今天在複習國文第二冊,第二課是琦君的髻。其實不是第一次閱讀琦君的文章了,早在小學看桂花雨的時候,就被一對金手鐲深深吸引。我喜歡琦君的文章,他的文字是有溫度的,是能浮出稿紙帶給我感動的生命故事。而這種用感情在書寫的做法,我覺得與我個人偏好不謀而合。

我認為她的文章與其說是作文,倒更像是她對生命的點點滴滴,我可以看見她的童年,看見她的成長,看見她的生離死別,一個一生都在創作的作家,真的很迷人,在她的字裡行間,盡是行文者生命擠出來的一滴滴精華。

作為一個認真嘗試寫作達4年的人來說,我承認靈感有時真不容易。很多人說創作者總是多愁善感,然而我卻不這麼認為,我覺得我是一個善感的人,但是善感可以不用多愁。

我可以善感生命轉角處的小美好,像是今天的踝襪沒有滑倒腳底,讓我不用穿著悶熱的帆布鞋,還要忍受襪子掛在腳底板一半的地方,脫也不是穿也不行。

我可以善感每個推我到絕境的成長,像是地理報告被老師退貨要求重新整理,我和組員徹夜不眠但也如期完成工作的那份責任,是我不一定能唾手可得的機遇。

我可以善感,但不用多愁。

我或許不像琦君,有一個能讓他高高舉起「恨」的姨娘,有一個能讓他高高舉起「恨」又輕輕放下「仇」的姨娘,但是我能夠善感,我不要定要書寫自己的故事,當別人的筆,寫我咀嚼過的故事,我想這份感動,始終如一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飛不高的魚 的頭像
    飛不高的魚

    飛不高的魚

    飛不高的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